13.7.25

A day in the life 244 C-經實紀 265

成語世界安樂窩

寶姐姐讀了前文來了句話:

時移勢易! 很多好廚師走了,經濟差了...要求也要隨之下降

寫文章要讀者100%明白很重要,C經的文章卻是祇希望讀者80%明白之餘,也可聽到一些弦外之音(20%,而這些文外的思辨是必須由讀者自我完成的,姑勿論是那一個方向!别人讀你的文章而沒有跟住你想的角度去思辨,是不理想和有點令人失望的!

C經寫食是味道,最早標題是「味道的軌跡」!是個人在味道感覺之間的盤旋,紀錄自己是如何去探索味道和它的變化歷史!最初是有一拍攝大計:從港島沿海電車路走過的全程,找出一些年資50或更早的食店,作一系列的報導!不過10年前統計下來,已是屈指可數難成篇章矣!

寶姐姐的讀後(當然容易)又回到正道的思維,想多了,是受體無休店倒閉潮嚇壞了,乃就補回幾句:

……那衹是由經營問題影响到質素的下降,要求沒辦法下「削足就履」,但消費者是可投票的,其實現在的大執笠潮就是一淘汰賽,希望可劫後重生!(媒體上竟無有關飲食業的內部問,食店太多,美食太小!人民的「」成了是逆來順受的被「餵食」!


藝術家岳敏君《自由領導人民》

寶姐姐見「淘汰賽」三字,繼續正路的發揮:

汰弱留強是定律!

這種成語式的思維方法是太方便「不去思辨」的方法!成語世界是個安樂窩嗎?它是避世之處?!急急的就當頭給寶姐姐寫了一句

沒有弱者,就沒有「強者」!這才是「定律」!

飲食業的崩塌,很多都歸究租金,但就無人說食物!最無理的是歸究長假期,人都去了日本或北上!也沒人去探究有多少港人已在灣區置業?!又有多少人是純吃喝玩樂,不是去做些螞蟻搬家的工作?!

大疫後的社會變異,實際上都是弱者勝的回合!兩餸三餸飯當然是弱者勝!十年八年前,街頭點心店的出現便是弱者對「尾大不掉」的茶樓酒樓的一趟偷襲,說明其已開始與社會進化脫節了!疫前本地飲食業的榮景主因並不是美食,而是自由行策!

一巴仙的人(?)賺到全世界大部份的錢,是令他們更強嗎?還是更脆弱,答案當然係更脆弱!近日睇了齣電Mountainhead,講四位頂尖的科技界狂人富豪,搞到世界大亂,到了雪山上去渡假談生意,竟然三人合謀殺害拒被收購的對手……財富或者真的是劑慢性毒藥,人參補藥吃多了,都是不好受的?!最不好受的,當然是某超級億億富豪唔知錢如何去花好,想包下威尼斯舉行他的世紀婚禮,卻被當地的弱者抗議迫退,敗興而回!

沒有弱者,那有「強者」!這才是「定律」!

然而不幸地,強者都是弱者造成」的!

可恨的是,弱者的「勝利」,往往是短暫的,又或者是要一次又一次無望等待 之後的短暫歡愉奈何


網上資料:《自由領導人民》(法文: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ople),又譯《自由引導人民》,係法國浪漫主義畫家多拉夸(Eugène Delacroix)喺1830年間畫嘅油畫,背景係法國七月革命。爾幅畫最早喺1831年嘅巴黎沙龍(Salon de Paris)上展出,之後被巴黎盧浮宮收藏





8.7.25

A day in the life 243 C-經實紀 264

 Be water自煮學

C經食評近日對一些本土家常茶記酒樓的泠語很得到讀友們的共嗚,不過,必須強調,C經底對美食的探求並不是尋昨日100%的味道,自己舊時的味覺,自無覓處!像幾年前讀了的一本考據自秦漢以來的舊味 知其源流,大抵都不是可能追尋的美食(?)!C經當然知道年月味道是如何的在一代一代人的傳承之中隨風消失去的!C經更想尋找到的,每一度流行食譜的創新(更新)和更怡人,令人垂涎引頸的口味,色香味觸覺

小時家住上環三角碼頭,是龍蛇盤旋的江湖,各省各鄉的人物活動其中,父親在工作的江西大瓷器行後的海傍開了檔買糖果雜貨小店!左鄰是潮州人的店,右里是佛山來的跌打骨醫!鄰舍關係隔洽,自少便得吃到了各鄉各地之鄉里厨藝!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家母炮製造的豉油雞,也不知師承何處(可能是父親的),至今仍未吃過那一處那一碟能相比美的!

搬到土瓜灣的時候,市政街市食堂有檔佳記$30碟頭飯,十餸任揀二或三四,是正式本地家常小菜,烹調手法幾乎與舊日家中飯桌上的一模一樣(特别是麵醬蒸薄鯇魚片),最近也結業了,日中可去的一餐食據點走了,竟若有所失!?

晚上,在超市走了一圈,記起雪櫃有盒隔夜白飯,有半截西芹……Be water,乃按「有乜煮乜法則」,睇見架上超市新出了些罐頭魚,十塊錢左右一罐……回家後,不費吹灰之力,手不沾半滴水就完成了一碟西芹辣椒鮪魚柳撈飯的就亮了在眼前!

西芹辣椒鮪魚柳撈飯

很滿意的一碟飯,心想為何不可在餐廳中點吃得到,為什麽要跟住餐廰的餐牌去吃?!拍了照,與雷文大狀分享,大狀回了三個鼓掌,說:

有益好味

答:街上沒有?!

大狀:還用在港出外用膳?

怕是感染了C-經的外吃抑鬱症,乃急回一句:

可與好朋友見見面談談心,不醉無歸!?

週五晚,約了幾個老舊同事朋友(有兩位是互不相識的)吃家附近酒樓求生推出的早鳥優惠套餐,席上小楊老實不客氣就話食物不見得人,大口大的喝紅酒!小楊當然有評審的資格,他是一家幾口的常任大厨,席間說如何煲粉葛湯,就開人眼界!間中又說了些大家都聽不懂的佛偈,想都是生活磨難中的頓悟,我當下自是請大家留意睇下小楊的羅漢樣相!!……阿奶哥出身草根,卻是現代劉伶,識飲識食!這一夜,幾個人竟然盡乾了六大支紅酒痛快

翌日一早,文質彬彬的雲信師兄鮮有的來了一行字:

Thank for an eye-opening dinner!

心想:如果枱上的食物可 Be water一點,自由發揮一點就好了!想當年跟食家前輩去酒樓開飯,都係唔睇菜單,問過當日街市行情,隨口就亂點一通暢快痛快

2.7.25

A day in the life 242 C-經實紀 263

 葯茶微養生

Shirley 在英國工作,與夫君都喜愛下厨,這夜在大不列顛造了個荷葉飯,拍照在家庭群組上分享,睇落似模似樣!

莎莉父Pema愛攪笑,插了句:浸完荷葉的水聞落好似普洱 唔知點解?!不過唔夠膽飲…

....兩者共通點都是乾葉之後泡水。但普洱有發酵,荷葉會多一些「草青」味。據好此道的朋友説,普洱亦離免有雜質。所以傳統上,第一泡「洗茶」,也不喝的。

於是話題即轉向了喝荷葉茶,懂醫術的Peter大佬說:荷葉茶清熱利尿,利尿即不利孕婦,如喝後多尿、腹泻就要停用。

多年前對葯茶這回事很有興趣,讀了幾本有關的書籍,曾蠢蠢欲動想叫當時的老友波士威利攪生産線,做茶包賣!當時創意是按中醫理論陰陽五行選出了五個組合,如五味子配杞子,玫瑰花茉莉花茶,石昌蒲茶等等!當時正籍同仁堂登陸香港在尖東開店,中醫産業一時聲勢大盛!

沖好了早上喝的無名茶,也加入議茶:

...很多我都試飲過,喝荷葉沖茶飲是因為它是大面積24小時吸取日月精華的,是基本的養生採補的道理,單飲有d「」葉味,可自己溝一些其他茶葉飲用……
葯茶葉之中,最可品賞的是杜仲茶,要日本小林製的最有韻味

有人說不如寫部新時代茶經?!

明【陈洪绶】《荷花鸳鸯图

想當年就是因為太認真,資本有限,所以沒成藥茶大王,當年計劃中的藥茶包生意是包括有專業推介和售後服務的,可做科學統計……唉,當然是無疾而終!?

繼續在群組吹捧方便的茶養生

……各憑口味可以了,超市上有很多組合的,最近多了陳皮類的健康飲料主因是現今普通茶葉很多都經不起三四泡的!我現在是經常加丁香的..咖啡就加玉桂……隨心所慾,可隨季節轉,實行我主張的:身體力行的「微養生逐小逐小的來!

……現在喝的雞尾方法:是任何茶葉(多是人送的),一兩泡之後,加入各類産品!包括阿媽常講的雞骨草羅漢果海底椰等等……幾蚊支,抵飲!

養生之道不外是取彼之長補已所缺,從而達至陰陽平衡的方法,沒那麼神秘,日常不知不覺的做,微養生,沒大動作,大驚小怪,即是「大道」矣!

25.6.25

A day in the life 241 C-經實紀 262

Summer Lunch 

週末是我放空自己的日子,離開了市場與交朋喚友約會,讓靈性飛一會

今2025蛇年八白吉星佔在西南,也就向西區走吧,目標係:食一碟乾炒!目地係三角碼頭皇后街口的二樓熟食中心!這裏附近是從前叫潮州巷仔的地方,是吃沙爹牛河的好地方,昏暗的夜市大排檔,重口味,記憶猶「新」!

皇后街這食堂內的幾檔都别具特色,有潮州的棵點,小炒,山東水餃,猪雜麵專門店,尼泊爾咖喱等!這天竟然都未營業,可能是來得太早了,十二點半!?為什麽是乾炒牛河?因為近來都在念想: 唔知幾耐未食過一碟稱心的干炒牛河了?!近日外吃在點選食物時竟然有點抑鬱,唔知點好了的食物,來的是何模樣何等味道!?從前每周可點一兩三次的,在任何餐廰酒樓都可炮製出來的是可口的水準之上的,現在都係洽洽相反的,要賭每一次的選擇是否正確!!

吃不到潮洲的炒牛河,在舊居的街上流連了一會,竟發現了這街上的十多個門牌號數之間,竟然有七八個水渠蓋,拍了幾張照,隨相機快門聲响,腦海便跳出了幾幅童年時伏在蓋上打波子的動畫面!細看這些渠蓋面,大可提供編劇家們一些創作科幻片的靈感!




仍然想着吃什麼好,去找久違了的真柱侯味的牛腩還是那個尋了兩三回也找不到「原味」的京都炸醬麵!轉過街角時,卻被一張大海報吸引着,一間正在宣傳Summer Lunch,提供世界各大城市的午市套餐的二樓餐廰,名字很有心思,叫省略號!大概是唔使買票上船搭飛機便可環遊世界的意思?!星期六下午12時左右,仍未開店,未知原委!(後來在網上得知其營業時間祇下午兩小時……去環遊世界的時間窗口很緊迫啊!)



再向西行不覺已半句鐘,鹹魚欄海味街的味道當然也因太半店鋪的消失,也減鹹了!石塘咀幾間保持水準(?)的舊店食店仍有四五人在外輪候,生意還算可以?!行行重行行,不覺已來到這間以三位古代姓蘇的文壇名人為店名的麵店!此店開業有十年以上,但我卻從來未幫襯過,理由係我並不覺得抬些大人物名字出來會令店內的食物好食一啲!



時已過午,眼前的這碗京都炸醬麵賣相還可以,但湯是鹹了啲,麵上的炸醬是的,物料除肉絲外也吃不到什麽料子,味道卻只有酸甜與辣都欠奉!這個炸醬麵使我想起了個多月前在紅磡一韓國小店吃的一碗韓國炸醬麵,異曲同工,望上去很多料,還可以,吃下去是一種味道,即沒味道,什麽也不像!也不好意思問:係咪唔記得落「炸醬」!我就思疑佢地都係唔知道佢地煮出來嘅「東西」是什麽味道的……你話係咪令人抑鬱呢!?



19.6.25

A day in the life 240 C-經實紀 261

 一面之緣2

衹爭朝夕

一覺醒來,是清晨四點多鐘,一時難再入眠,打開電腦,睇下伊朗的局勢發展!剛過牛一,權傾天下的侵侵,勿勿中斷G7會趕返美國,大家都等着呢位老人家發號司令,一切都是那麽無奈,所有人(包括局中的),都顯得是那般的無能為力!?也就想起了:下午在鴨脷州的午餐會上立哥說他近日最常念起的一句說話: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語帶唏噓,座中各人,無以為答,是都默認了?!大家但舉杯中酒,為那仍如意的十中一二(?)乾杯

這午間將進酒聚會每一兩月就約會一次,本來係星期四,卻因雷文大狀有事提前了兩日!講起這個臨時掉動,我便說了我近日常常念的一句:衹爭朝夕!這次的改動大概率是被雷文大狀靈機啓動的,因為這一改動,他竟洽洽的碰上了我的一位舊同事演藝界大明星劉公子,特别的是:他們同名同姓

認識雷文大狀大概是三四年前,當時就想着同名同姓兩人如有機會碰上,是件多有趣的事;衹不過我不是那種喜歡social好攪攪震的人……而我和大明星劉公子,本來就是每一兩個月就有個好友大飯局的,疫情之後,就再沒約過了!今日這種隨機而生的緣份,恐怕是沒有任一數學方程式可以計算出它底發生的機會率!兩枱共八人,俗語話,約都約唔到!不過,如我不是呢一個我,這個一面之緣份,可能係可以提前一兩年吧!(又或者,沒有今日的兩枱六人的牽引,他倆人還是可在街上或某處相見的?!天曉得!?


大海中的兩貝殼,如何在此時此地相遇?況且它倆本是劉公子枱上之物,係劉公子端過來讓我分享者!
何其混沌的綠份!

天漸放亮,坐在電腦前仍在回味昨午雷文帶來,由不請自來的大明星劉公子開瓶的名貴香檳,感覺劇本何其完美

隨手在電腦查詢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下句是什麽,電腦答:

……不過可能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句話是出自南宋詞人辛棄疾,而且,他還有下一句更經典: 「可與人言無二三。」 整句話的意思是,在漫長的人生中,不順利的事情、無法稱心如意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但那些關卡、那些挫折,到底會讓人多難過、多痛苦,真的只有自己知道,即使講給別人聽,別人也不一定會懂。 「不如意事常八九能與人言無二三。」

原來估計下句應較為勵志,不想的是:更令人「無言」!有點兒宿醉的我,記起散席時問:我們喝了多少瓶啤酒,竟無人答得出!大家都飲大咗咯,哈!無錯,人生得意須盡歡,不得意時盡興又何妨!?衹爭朝夕!?

PS:仲記得在五台山廣播道工作,同行中有二人與我同名同姓,至今一個也沒碰見過!?奇唔奇?!


16.6.25

A day in the life 2239 C-經實紀 260

 陰謀/陽謀

雲信師兄傳來了一個YouTube 視頻,睇一睇長度,,標題,人物,就回覆了:

兩粒鐘!?唔睇囉!點解唔講短d……

都不為「用家」着想的,而是為平台流量金錢組成的「惡三角」着力(邪唔邪就唔知),世界上那會有這許多的專家學者?!平台上的人都是「通才的「專家」?!抑或祇是市場夠大,就乜嘢都得囉!

投資者,無論是専業的或是過份熱衷的散户,每日睇到的資訊的數量實在是令人的「吃不消」的!而且是大部份是在用各自不同的說法講同一個故事的正反兩面?!近日很多的時間就是用在減滅這些噪音,慳番多點時間去強健自我的體魄靈魂!(不久之前已將太半投資交給了AI系統主理的一個基金!另一半集中在有5%上的收息藍籌,再有部份是自己多年來發掘的含「陰謀」底股票!


談起陰謀,當然係炒股人最趨之若鶩的!别人都不知的,可能就是幫你發達的金鎖匙!今時今日的金融市場最熱烈討論的題目是美債,美債問題衍生的問題就是美元的價值問題!這是個超老土問題了,每次成為新聞熱話的時候,就令我想起我書櫃中的一本書:美元的衰落The Demise of the Dollar,書2005年出版,至今已20年,仍時不時見有些網上有很多睇衰美元論述,說美元會變成廢紙,煞有介事的!(上述書籍,我竟然係忘記得一乾二淨,連實際有冇睇過都唔記得了!哈!)

美元末日論好似這一巡係最「玩真」的!我等當然無法太理解,不過,金融史上的另一個故事或者係可能是現在進行式的正在發生當中貨幣戰爭(2007年出版)是另外一本近年風靡一時的著作,講述金融歷史之餘又圈出了某些神秘組織大家族在世界背後操控着金融世界的故事,極具娛樂性,其中便提到了黃金的角色,金本位的問題!本來是應該再拿來讀一讀的,但也是太費時了,如果真的是陰謀,那大概也是人們在「自我實現」(的)他們自己愛聽的故事/預言罷了?!

太古城Mark哥喝下午茶,Mark 哥很小有問財經的事,居然會問到乜嘢係隱定幤!?我冇睇過太多資料,但就憑些急才與機巧,像網上人,答:你當佢就係賭場內用的籌碼便是

顧名思義,全世界(包括美元)的都不隱定,所以就要創造發明新的隱定人心的工具吧!而,世界上有什麽貨幤比賭場的籌碼更隱定!?哈哈哈哈哈哈

黃金的故事,是由陰謀兌現成陽謀了麽…幾乎全世界的國家的都在增持之中,或者又係一個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我證驗的預言)?!問題係:為什麽連高高在上大地在我腳下的國家主角們,都相信了傳說中的陰謀故事的呢?值得三思,再三思!夠竟他們是買保險,抑或也是聽得太多網上的瘋言?!希望不要是後者啊!

真費神吧?! 當腦筯做體操就算了,無謂太認真!


P.S.:筆者從千二蚊美金開始,一直買入一隻黃金ETF,原因衹有兩個,一是,用來買保險,對沖股票投資風險!二是兩大人口國的經濟「升呢」,特别是印度人,對黄金情有獨鍾!當年將黃金打下來的說法是它一不再「金本位」,二工業上沒用,三也不生出「利息」,四更有存放的問題,可謂壞話說盡!時移世易,邊買股票邊買金,因為大抵已是沒更好的選擇了!?

7.6.25

A day in the life 238 C-經實紀 259

 一面之緣

-失落的線索

重新接觸到虛雲名號,是三四個星期前的事...為了尋找在我家居附近30分鐘內可到達的郊野地方供周末行山,無意之中,在谷歌地圖上發現了虛雲寺!然後,在Google 查過虛雲寺的資料之後,當然是被演算法釘上了,推送來了許多虛雲寺的資訊和它正在修建的視頻…(原來自己是個訊息很不「靈通」的人!)

上星期按簡單的地圖,走上了荃灣芙蓉山,在虛雲寺附近兜兜轉轉的,上上落落了一大個圈,拾數百石階,兩度要放棄的情勢之下,重新走出了公路!拐了個彎,卻見到了竹林禪院,記得地圖上,虛雲寺便是座落其背後!向上行大半句鐘,便見到了在山麓樹林中有點落寞感覺虛雲寺,院外圍墻寫上「老實念佛」四個大字!

苦行了两句鐘,去到了虛雲寺的實境,樸實無華,庭院建築(不類於一般佛寺),院內衹有一婦人正在大廳中摺着寶碟衣紙...打了招呼,交談了幾句,便到旁邊的虛雲和尚紀念堂內,禮拜虛雲大師底舍利寶塔!逗留片刻,也就完成了我半日快閃的朝聖

虛雲和尚紀念館

有些事情,係到後來,很久很久,回過頭來,才能知道,在一堆因緣和合當中,係有一條很容易會被忘卻了底連繫的!我等營役人生,實在係太沒專注,被太多的光怪陸離世俗事務所屏蔽,竟沒發覺,虛渺之處,都係有着各種緣份因果底交纏!

認識虛雲大師(1840-1959)大概是在九十年代,讀到過的一部長篇小說:[空虛的雲]!作者馮馮!印象是:小說很不錯,好易讀,可一口氣讀完!虛雲和尚的一生當然是一個傳奇,一部經典!書有枕頭咁厚,係寫動盪戰亂不堪的世界,一位大德的苦行高僧播種佛家精神種子的事跡紀事!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所謂的七運「醫卜星相等行業,當年我也正係在做着策劃電視劇的工作,對此一風尚潮流當然也「涉足」了,策劃過一兩齣靈幻電視劇,八仙過海濟公活佛的故事都被搬上了電視螢幕!飾演濟公的演員林國雄更係特别的要求參與劇本創作,每逢開會都係盤膝而坐的細心旁聽,不時會說些佛偈…後來的林國雄,因緣成熟,就在大嶼山寶林禪寺剃度出家,師父係聖一和尚(1922-2010) 

多年之後的某日,秦大編劇與友人相邀郊遊,目的地是寶林禪寺,當時主持就係聖一!原來,這天是聖一的生辰,信眾們都來祝賀,筵開十數席,十分熱鬧!席間聖一的家姊(?)來到席前,召喚着有興趣學佛的人,去參加飯後的眅依儀式...

個多小時的眅依儀軌完成之後,大家便排隊一一來到了聖一和尚的面前,領過他親筆簽名的度牒,就算係眅依我佛了!我和聖一和尚的見面,就真的係一面之緣,之後也就從來沒再踏足寶林,再見過面了!(是我緣份之淺薄哉?!)奇怪的是:秦大編劇也從來沒再相約過我去郊遊,而當天他的兩位朋友,之後也從來沒再見過…



從虛雲寺下山,搭上在川龍街上的紅van,車急行穿梭,有點超速,有點超現實,彷彿係進了時光機…車上的我,物我俱忘,一段一段忘記了的連繫,像電影蒙太奇的碎鏡片段,在重播……忽地,醒起了聖一和尚其實就係虛雲大師的十大弟子之一……當下,有點感概,有點釋然,原來今日底苦行,是一條生命脈絡的軌跡,係線索上的「回歸」,回歸到起點…回歸到當年讀[空虛的雲]的起點

幾十年間,「一讀之緣」和一面之緣,竟然就在今日,一因一果的答上了…讓我來到了這從未到過的芙蓉山勝境,來到了虛雲寺,來到了大師舍利的跟前,給我「捉到了線索,「看到了我的這一幅「與佛有緣」底謎圖


後記:本來是簡單的寫一篇虛雲寺遊記,落筆卻「變了調」,十餘日間,七八番改寫,拆骨煎皮,亦算是一次筆耕的「苦行」……最後,文本或可算是成了一篇人生幾段光影的蒙太奇「紀要」,文章讀起來仍覺「甩咳」,還請各位讀者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