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25

A day in the life 227 C-經實紀 248

 味道的軌跡 2025炸子雞

是日驚蟄(5/3),晚上與老朋友們吃了頓晚飯,是一間食順德菜的老店酒家…席散離開時,北角的街頭,天雨紛紛,一份涼意,心中卻不無一點的「納悶」,過去的味道,也許不應再成為獵美食方向標了…

逝去了的都會逝去(歌詞),味道的「黃金時代」也許是已經沒法再喚回來的了,就像今晚吃的兩三個所謂的招牌菜式:炸子雞梅菜扣肉鯪魚球煲花容雖未失色,但已不是舊味耳!

記得從前,家住一間四五百呎的樓宇,但父親喜歡在一些大日子請來當年盛行的包辦筵席到會細小的地方,卻可擺三圍,坐三十幾人,歡樂聚一堂!


包辦筵席 黃金時代

我的烹飪本能當然就是每次現場觀看伙頭大將軍在梯間如何搭起爐灶到落鑊煮食的全過程中學習所得來的!每年幾次,觀賞如何用滾油慢慢的淋出一隻皮脆肉嫩美味的炸子雞來,便成了我當年烹煮示範的真人show

時移世易,當然今時今日的烹調方法已大不一樣(看了個影視片段,是半淋半炸的),光是看其外觀顔色,便不一樣,因炸子雞是由生到熟都是油淋出來,所以其賣相應是很一致的金黃而脆的雞皮!而由於厨師要一直金睛火眼的䀹實,所以是不會有燒焦的部份!眼前的這隻炸子雞,很深顔色的皮(翼尖還見焦黑),離真正的脆還是有點距離!

就味道而言,落料醃製是有點過猛了,太濃的味是另一問題,「清香」的雞味便是當年炸子雞令人(我)記憶難忘的原因!(這也解釋了為什麽那些年是要與淮鹽洁汁同上的…)

時移世易,食材物料也可能是改變我們餐桌上的美味佳餚的主要原因,視覺上:現在的炸子雞的大小也跟從前的標準不一樣了?!

物料食材的轉變可能也是令那道梅菜扣肉大為失色的原因!調味是沒什可說,有人喜歡甜,有人喜醎,各人口味不同,但這幾塊豬肉的瘦肉部份實在是太「」了!扣肉入口溶化的口感是「肥肉溶瘦肉,甚不理想…不過,這應該不是烹飪的錯!?

再說另一我的「常喜」,鯪魚球煲,唔知朋友有冇吃到一丁點的鯪魚的味道?我就是吃不到!也不大好意思問大家,怕掃興也!當然這正是出在食材的問題上了,仲記得以前食這個煲都要古月粉(胡椒粉)!而家魚腥味都沒了,便都可以慳番!?

時移世易,可憐我們舌頭上的享樂也快速地被移走了,未來可有一天,能回到那味覺的黃金時代?!還是要:舊夢不須記向前看向前吃!?

尋找舊時的味覺回憶,換來的可能都是一個又一個很不切實際的追尋和「憧憬」的碎破?!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