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蛇夜(讀書感言)
[金色的蛇夜]是一部以小說為名,為載體,是塊文字版新聞歷史社會文化橫切面的悲情故事!是愛情小說?!是歷史的紀錄?!是一位作者在動亂年代的自我腦掃瞄和自我的吼問?!
情不自禁,筆觸遊走在可說與不可說的邊緣上,世情,國情和愛情,悲情澎湃,難以自拔,不顧一切的「入定」在一個究竟荒誕的顛倒夢想中,血紅了眼的浮生幻象旋渦…
卜寧,可能是從來沒把掏腰包買書讀的讀者們放在他底法眼之內…
世界就祇剩下了他,
他的筆墨和
他腦神經電波掃瞄打印出來的
劇情、章節…
卜寧*是人的名字,
卜寧寫作得
像隻野獸*
他為自己取了個筆名:
無名氏…
卜寧化身為無名氏寫的這一部小說(更像是一本電影劇本*),是一幅沒有邊界畫布的世界宇宙圖像,你(讀者)像是被搏在病床上,被迫目擊着當下全世界24小時發生的大小悲情交雜的新聞故事,東西南北的空間扭曲了的畸型世界,目不睱給...
是難以拒絕的「受難」?!
人,苦中取樂?!
苦中的樂又是什麽的樂?!
樂有毒?!
像蛇舌
毒吻?!
是小說嗎?!可能半個世紀之後,已沒人「喜歡」…願意去讀的故事,除了特别小數的人群,像我,相信「筆無止境」,可寫天下間任何事,含特别緣份的人!就是因為它難讀,睇書的序章介紹*,相信如果不是行內人(文學藝術界),一般的讀者可能連一段簡短的推介,也覺得是:不知所云!?
說書「難」讀,除了是它的賦比興特别特别特別的多,多得有點濫用(甚或所謂的嘩眾?),有點是拒人(讀者)於千里之外,或是他根本沒市場的考量!卜寧,無名氏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不「白居易」的作者!因為,在讀看那個時代,那個有情生命的生平紀實後,如此的寫,如此的淋漓,不應是假意,而是(卜寧)的真心!?
說書「難」讀,是因為今日的世界,眼底下都仍是難看不堪,不幸的事!仍然是很多很多的戰場血染,新聞泠眼報告的,都是令人泛淚的慘事!淚水不會帶來覺悟,帶來和平!半個世紀之後,人類仍然在出賣人類、背叛人類,仍然在自我的撕裂,呑噬!像野獸!
人像野獸?!
歷史真的是一幅長長長
野獸派的抽象畫嗎!
歷史真的是一幅長長長卷軸的
大小瑣碎的夢夢夢魘嗎!?
三十年?五十年?
一百年,就像是「走馬燈」上的
故事場景,
一路轉轉轉,
一路轉,
都是重複重重複的悲催故事!
因為一幅郵輪環遊世界的廣告想起了曾讀過無名氏的小說海艷和金色的蛇夜,也就再拿起了當年令我驚艷的小說來二讀…今日今時,此刻的感覺,不再是驚豔…而是驚恐,震撼!
好奇的睇睇這本圖書館借回來的書(全港衹得一册)後貼着的借書紀錄,對上一個借書紀錄已經是2012…是13年前了!而我,這有緣人,重拾「舊歡」,又能「得到什麽」呢!? 唉!
歷史像悲歌情愛?!
不堪回首,
可能也是不堪記憶,
反正過去都已成過去!?
歷史的所有「色相」,
大概都祇不過是
走馬燈上的圖像,
不由自主地跑,
熱愈熱
愈跑愈快的
讓燈下的看官
呆呆地看,
看着影像是都變得模模糊糊的,
都是
無法聚焦的
血
汗
淚
…
*書底的名人推介是這樣的:
《金色的蛇夜》是無名書第三卷,描寫主角印蒂與「地獄之花」莎卡羅的戀愛故事,而這段愛情是詭異的、怪誕的、變態的。人們稱這個女人是「世界末日的象徵」。
汪應果教授說「以莎卡羅思想中分泌出這樣內容,是無名氏纖敏思想的重要貢獻。」中文大學黃繼持教授說:「這是西方現代文學所要表現的重要一環。從波特萊爾直到當今的紀德都在這一層反覆。」!這是一部既森嚴又深邃的大時代鉅著,能震撼人心又能扣人心弦。
*無名氏,原名卜乃夫,又名卜寧,一九一七年一月一日生於南京。自學有成。其《北極風情畫》《塔裡的女人》兩部小說為中國新文學第一暢銷小說,各銷一百多萬冊。其代表作為二百六十萬字六卷「無名書」。
*無名氏的小說寫法很「電影劇本」,他的兩部小說[塔裏的女人]和[北極風情畫]都已拍成電影,網上可觀賞!
*無名氏作品之一:野獸、野獸、野獸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