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22

A day in the life 36 C-經紀實 57

太極說(2) 物物一太極

學練太極,前文說必須陰軟陽硬一齊來,才可望對「太極」的功力提高,其實是每種運動都該如此!奇怪的是:打太極給人單練一套路便成的錯覺!可能是因為太極的傳統套路從前都是流行學打108式,夠晒「皮」!是近年因社會太忙,短的套路才流行起來!(試想打完108式已是筋疲力盡…)套路的長短,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入門問題!究竟你要學長的,還是短的?!這就得從太極拳的拳套路的設計講起!

太極拳本意於在乎陰陽互動的基本原理,追求的是陰陽平衡和對稱!大部份門派的套路動作都是打完左就打右,打上又打下的前後四方都兼顧的設計!(當然有小數的是例外不對稱的!)這個原則基本上與所有運動的練習設計都是一樣,沒什麼特别,這可能是人的「美學」一般都傾向「對稱」!而108式的太極如果每星期一次的太極班,師傅唔偷懶的情況下,就要起碼要學三年了!

對稱的啞鈴 

套路多少長短不是問題,短的套路打多幾遍,運動的時間便長了,得看個人的秉性和時間上的安排!但太極究竟是練什麼的呢?是練氣力?是練搏擊的技巧!?

那就得回到套路的設計上來討論了!武術當然是用來防身的,應當是人類社會環境發展的過程積聚而來,編成了的一套套連續的武功招式,是供教學和傳承用的!太極各功夫用的招式名稱很多時是用鶴,猴、獅等模擬的動作架式命名,不知是否古武者觀察後採用,還是有了招式後為易記而套用之?!即部份的太極招式是來自參考飛禽走獸的一些動作!但學太極拳的目的發展下來明顯地並非單是外在模仿動物動作的拳術!有所謂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另說:一口氣)!

太極拳的基礎動作被總稱八法五步,共為十三勢*,完全「退」去動作的動物動作名稱的冠名後,就是原原本本的動作姿態/勢的「力學」描述!它說明掌運八方,即掤、捋、擠、按、采、挒、肘、靠;足行五步,即進、退、顧、盼、定。十三勢(八加五得十三)是太極拳術在技擊中的基本方法。其中前進、後退、左顧、右盼和中定是步法,步隨身換,步法要與身法協調一致。

我學的武當太極十三勢*(據稱可能是太極拳的前身),師傅派的講義招式名堂是更「物理學」的,因為記得講義上「勢」的英文翻譯是Movement!(網上有翻譯為Thirteen Dynamics)  可想而知古之武者,在思維上(嘗試「返樸歸真」的敘述,對各動作名稱「純化」為「勢」,就是讓人回到學習太極的原本的重點概念上:是學movement !太極是全身上下左右動靜來回等等「勢」的練習!招式是外在的形,勢態是內在的「力」!

或許大家應該調校對太極運動的看法,它是一門「人體動力學」,而不是模擬一套各珍禽異獸行為的動作和拳擊方式!所謂「物物一太極」,人從太極而來,從人體的結構和活動模式,通過學習各種力量的運作(動力),加以練習,人體的這個「小太極」,便可以與宇宙至大的「太極」連接或「互取」,而通過學習太極的勢,令人可增強使用和駕馭這種太極的(物理)力量!

下一個問題:太極是什麼在那裡!下回再說!

*太極拳起初並不叫「太極拳」,而是被稱作「十三勢」, 太極拳名稱的由來被公認始於王宗岳的《太極拳論》。

*十三勢:起勢、抱球、單推勢、探勢、托勢、撲勢、擔勢、分勢、雲勢、化勢、雙推勢、下勢、收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