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8

味道的軌跡筆記(焜哥)

軌跡筆記
(電車道旁的街坊)


 
 
50 -70年代以潮州酒家馳名的要算《天發》,它位處德輔西與和興西街(即皇后街)的轉角位 ; 時值抗戰勝利後,及恆指1700點(人皆曰魚翅撈飯),那時三角碼頭附近一帶如永樂街.南北行(文咸西街),都是潮汕人士,皆非富則貴,他們早.午.晚用膳或雀局俱在此聚腳。我也有幸敬陪末席。(一次咁多啦)
講起南北行不能不說潮州巷(又叫【香巷】),它的營業方式也分早.午.晚,各適其式各不相干 ; 先談早上巷口有一檔專賣豬雜湯,當然包括豬粉腸 . 大小腸 . 豬潤...加上中芹冬菜非常冶味,入少少有一檔賣糯米釀豬腸,看樣子肥嘟嘟脹卜卜,既吸引又可愛,內裡以糯米為主,配以花生及虾米粒,像如今的潮州粉粿及糯米卷的混合體,但口感卻如糯米雞及鹹肉粽,軟綿綿不用嘴嚼也可吞嚥,最奇特是那些桔油(俗稱甜豉油),在鹹甜間起畫龍精之妙 ; 第三檔買牛雜粥...。
中午巷口賣綠豆邊糖水及白果糖水,入少少賣滷上小吃,染到紅的鳳爪.墨魚.及豬的內臟,一毫豆零都有交易,第三檔賣豉油炒麵及煎腸粉....。
晚上第一檔賣各式潮州滷水,在附近擺有多張枱凳供客人品嘗及飲酒,第二檔就有各式小炒,我最鍾意係沙嗲牛肉妙河,再行入啲專賣潮州打冷,再入啲就係《斗記》,對面係專賣潮汕特式,如鹹聖子.鹹薄売....及餸粥的鹹粒粒...,《成發祥》(三角碼頭海傍的小士多)如果煲白粥消夜,我例牌嚟買五毫子 : 花生米.菜脯粒.鹹酸菜粒....起碼上至八款,食到耳仔郁。

三角碼頭海傍

皇后街口的熟食中心
豬雜湯与仍賣蠔仔煎的排檔,不過現在是以賣「棵」為主了。
 
豬雜油麵
 
2018 三角碼頭不見了的天与地




1 則留言: